2022.11.07 19:04 臺北時間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鏡週刊

這兩年的百年靈(BREITLING)滿努力在溝通永續議題,以回收材質製成的錶盒、錶帶已經是很基本的方向了,今年百年靈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步,是他們推出了第一款「可溯源腕錶」,使用了實驗室培育鑽石和主張小規模手工採礦,以供應鏈的透明化更徹底的落實了永續這個概念。
Source:pexels.com@leah-kelley-50725、pexels.com@solodsha
即便是閃閃發光的鑽石,在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的肆虐下,也不免蒙上一層陰影。據貝恩顧問(Bain & Company)《2020-2021 全球鑽石產業報告》(The Global Diamond Industry 2020–21)指出,疫情爆發初期,鑽石產業一度受創嚴重,雖然相對於其它奢侈品消費行業受創較輕,但整個產業鏈平均收益仍下滑 15% 至 33% 之多。

素有「鑽石女王」之稱的謝淑英,在 2019 年成立了自創珠寶品牌 JOY COLORi,引進人造鑽石正式登台,一年後,台灣消費者接受度究竟如何?
實驗室培育鑽石(Lab-Grown Diamond)公司 Diamond Foundry 在國際上聲名大噪,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也是投資者,2019 年底,Hearts On Fire 亞洲區前執行總裁謝淑英引進 Diamond Foundry 到台灣,並成立自創珠寶品牌 JOY COLORi,為這種鑽石取了個漂亮的名字—「未來鑽石」。
在美國,實驗室培育鑽石早已於 10 年前就出現,但直至 6 年前才開始跳躍式成長,可見市場的確需要花些時間接受新技術。那麼,JOY COLORi 在正式登台一年後,台灣消費者接受度究竟如何?
遠見雜誌
文 / 沈瑜 攝影 / 張智傑、池孟諭
2020-08-31
百年來,科學家不斷研究培育鑽石,率先取得突破者,就是台灣人。
成大電機系微電子所講座教授曾永華早在1990年代,研究出僅需一至二週,就能培育出5mm厚的鑽石,突破了以往得耗時七個月的培育門檻。

成大電機系微電子所講座教授曾永華早在1990年代,研究出僅需一至二週,就能培育出5mm厚的鑽石,突破了以往得耗時七個月的培育門檻。

圖/李政民(左)與顏志學(右)共創阿里山鑽石。池孟諭攝
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、中研院院士毛河光與學生顏志學(圖右)等人,研發出讓鑽石長得更快、更大,而且是一顆不會有裂痕的單晶;顏志學研發10克拉的CVD鑽石,半英寸厚度,至今仍是世界上CVD鑽石發展重要里程碑,也刺激珠寶業培育鑽石蓬勃發展。論文也被Nature、PSS等科學雜誌引用為封面。